李克強力推政府“自我革命”兩劑藥方
2013-8-14 來源:南都網
7月,李克強在廣西考察時說,中央政府會繼續(xù)簡政放權,各地也要放開更多領域和更多經營活動審批,同時要注重加強事中事后監(jiān)管。新華社發(fā)
不是說政府有錯位的問題嗎?那就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。這是削權,是自我革命,會很痛,甚至有割腕的感覺,但這是發(fā)展的需要,是人民的愿望。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。 李克強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近主持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,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,明確“凡社會能辦好的,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”。這是李克強力推政府自我改革、簡政放權的又一重要舉措。
新一屆政府成立至今5個月以來,李克強一方面進行機構改革,削減數百項行政審批,簡政放權;一方面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。新一屆政府“自我革命”的兩劑藥方互相配合,厘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,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,同時激發(fā)市場和社會的活力,具有“堅定地推進市場取向改革”的鮮明色彩。
壯士斷腕,“真刀真槍”的削權
3月17日,李克強擔任總理的第一次中外記者見面會上,在回答第一個提問時,首先明確了自己的“施政綱領”:“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,當然也是簡政放權。如果說機構改革是政府內部權力的優(yōu)化配置,那么轉變職能則是厘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、與社會之間的關系。說白了,就是市場能辦的,多放給市場。社會可以做好的,就交給社會。政府管住、管好它應該管的事”。
李克強闡釋說,“我在地方調研的時候,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,辦個事、創(chuàng)個業(yè)要蓋幾十個公章,群眾說惱火得很”。李克強開出的藥方,就是“必須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。現(xiàn)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,本屆政府下決定要削減1/3以上。”
“1/3”并不是一個小數字,這意味著多達560項以上的行政審批事項將被削減。
“不是說政府有錯位的問題嗎?那就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。這是削權,是自我革命,會很痛,甚至有割腕的感覺,但這是發(fā)展的需要,是人民的愿望。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”,近五個月來,李克強在不同場合都反復表達類似觀點。
這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也可謂大刀闊斧。涉及部門達十幾個,四個正部級機構被撤掉,國務院組成部門縮減到25個。據新華社報道,李克強親自擔任了這一次《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》文件起草組組長。
亮相記者會的第二天,李克強即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,重點研究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事項。《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》被分解細化為72項任務,逐項明確了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。
“削減1/3”行政審批事項的計劃,也被詳細分解為投資審批事項等9部分。
接下來,4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,第一批取消和下放了71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,重點在投資、生產經營活動項目。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,在第一批的基礎上再取消和下放62項行政審批事項。
此外,對于國務院組成部門中,審批權最為集中的國家發(fā)改委,也成為了改革的“重點對象”。
一些學者認為,國務院機構改革,關鍵在削權,削權關鍵在部委,而部委之中又以發(fā)改委最“位高權重”,很長一段時間里,每年地方官員“跑部錢進”都少不了往發(fā)改委跑。
歷經改革開放后的幾次機構改革,一些國家機構有的被削權,有的被合并,只有國家發(fā)改委在近年來越改越強大,以至有“小國務院”之稱。
今年4月,中編辦綜合司司長李章澤在一場題為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釋放制度紅利》的講座上透露,中編辦已要求發(fā)改委在4月底之前列出詳細的審批權減少和下放清單。
據媒體報道,中編辦與發(fā)改委“商定”削權、放權的內容,主要以大型建設項目審批權和投資審批權為主,“取消一批”、“下放一批”是基本原則。
針對一個部門設立“削權”和“放權”時間表,在歷次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調整都并不多見。與此同時,作為機構改革重要組織者的中編辦,亦與其他國務院組成部門逐個溝通削減和下放審批權的有關事宜,并以此清理出總計600余項需要取消和下放的審批權。
5月15日,國務院公布取消和下放117項行政審批項目,集中在經濟領域,以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項目為主,其中發(fā)改委取消和下放26項,多屬于投資審批類。
新一屆政府成立短短兩個月,已力圖進行一輪“真刀真槍”的改革,從以往的“倒逼放權”走向“主動削權”。
“放”和“管”兩個輪子都要做圓
5月13日,李克強召開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。此前,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審議,前兩批已取消和下放了133項行政審批事項。
“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取得這樣的進展,是不容易的。開弓沒有回頭箭。”李克強在講話中指出。“開弓沒有回頭箭”也迅速成為媒體的新聞標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次講話還全文對外進行了公布。
李克強明確地將政府改革明確定義為“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”,并表示“今后,政府一般不再新設行政審批事項”。
政府的職能應該向什么方向轉變?李克強的講話中提到,政府工作重點是“創(chuàng)造良好發(fā)展環(huán)境、提供優(yōu)質公共服務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,也就是說,既要把該放的權力放開放到位,又要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好。”
“前幾天,我看到一個調查材料,企業(yè)新上一個項目,要經過27個部門、50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,時間長達6-10個月,這顯然會影響企業(yè)投資創(chuàng)業(yè)的積極性。要下決心進一步打開轉變政府職能這扇大門,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。”
李克強提出,要以簡政放權推動經濟轉型、釋放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創(chuàng)新活力,更好發(fā)揮地方作用。他以蘆山地震為例,“我們要相信地方也能辦好管好其他很多事。反過來講,國務院部門管得過多過細了,既管不了也管不好。各級政府要按照各自的事權分級管理,不能什么事都到北京來批。”
7月8-10日,李克強在廣西考察時表示:中央政府會繼續(xù)簡政放權,各地也要放開更多領域和更多經營活動審批。
除了“最大限度地放權”,李克強也多次強調“該管的事必須管住管好”。他形容道,放和管是兩個輪子,只有兩個輪子都做圓了,車才能跑起來。首先是在放權的同時,加強市場監(jiān)管,而重點放在食品安全、環(huán)保等民生問題上。
5月13日,李克強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“要創(chuàng)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”,“在經濟領域簡政放權的同時,提供優(yōu)質公共服務的職責必須加強”。他要求,“加大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的力度,要加快制定出臺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。”這一要求,在最近一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正式進入議事日程。
公共服務模式變革的多重利好
7月31日,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,要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,“要放開市場準入,釋放改革紅利,凡社會能辦好的,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”。
消息一出迅速得到社會好評,被認為這是扶持社會組織發(fā)展壯大,釋放改革紅利,有效拉動內需之舉。
上海交大經濟學院教授陳憲評論說,李克強歷來主張的,將政府不該管或管不好的事務放給社會和市場來承擔,政府集中力量做好本分,政府要歸位和補位,不缺位,不越位。
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,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轉變政府職能,更好扶持社會組織發(fā)展壯大,釋放改革紅利,有效拉動內需,并將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城鄉(xiāng)居民多方面的公共服務需求,擴大公共服務的受益面。
目前我國的公共服務提供,還是以政府直接操辦為主。政府壟斷了權力也壟斷了服務。但市場經濟條件下,政府無法了解老百姓的需求,致使公共服務的供給與需求嚴重脫節(jié)。
專家指出,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,引入競爭機制,將極大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,實現(xiàn)公共服務由政府“配餐”向百姓“點餐”的轉變。
這恰恰是政府轉變職能的需求,也是李克強改革的邏輯所在讓市場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上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此項改革如果進展順利,不僅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準,減少財政資金跑冒滴漏,減少腐敗,同時將有力推動相關產業(yè)結構調整。
但也有學者擔心,近幾年來雖然也有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嘗試,但卻出現(xiàn)了政策偏離的趨勢,比如購買服務項目分類混亂,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公共服務區(qū)分不清;或者出現(xiàn)同一組織既享受財政撥款又參與購買服務,“做一件事,拿兩分錢”等,還有一些事業(yè)單位參與到購買服務中,使得政府職能轉變變得復雜。更為常見的是,政策出發(fā)點雖然是滿足公眾的需求,但卻沒有進行充分的需求評估,造成購買服務的供給與需求錯位。
清華大學教授鄧國勝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指出,我國長期以來都是“大政府,小社會”,社會組織整體能力很弱。很多企業(yè)不太愿意介入公共服務領域。一些地方出現(xiàn)政府自己成立N G O、自己購買自己的服務,或者出現(xiàn)尋租現(xiàn)象。
一些專家則明確,如果沒有良好的監(jiān)管很可能使社會服務組織提供的服務失去效果。
對此,李克強也注意到這一點,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相應的一些措施,比如提出要在準確把握公眾需求的基礎上,制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;嚴格程序,競爭擇優(yōu),確定承接主體,并嚴禁轉包;以事定費,規(guī)范透明,強化審計;建立由購買主體、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評審機制,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等。
新一屆政府成立5個多月來,李克強進行的這場政府“自我革命”的持續(xù)效應有待觀察,但其出發(fā)點非常清晰,通過消減行政審批以及購買公共服務,兩大“藥方”互為配合,厘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、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,簡政放權,構建服務型政府,同時激發(fā)市場和社會的活力。
南都記者 龍玉琴 實習生 舒潔 發(fā)自北京
作者:龍玉琴 舒潔 發(fā)自北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