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“堵城”排行榜中可以讀出什么?
2017-1-12 來源:新快報
■毛建國
據報道,1月10日,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多家權威機構正式發(fā)布了《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》。報告顯示,濟南、哈爾濱、北京位列全國堵城前三,深圳位列全國第六,廣州第十。
在輿論場上,北京一直被稱為“首堵”。在很多人看來,北京車多人多,也應該是全國最堵城市。據了解,報告公布了“網民心中的堵城”大調查:“誰是你心中的中國堵城之首”,調查結果顯示,北京得到的票數最高,占20個城市中的31.8%。可在數據上,北京排列第三,而濟南、哈爾濱則排名第一第二。無論是從城市規(guī)模,還是在擁有的車輛總數、城市總人口上,哈爾濱與北京都不可同日而語。為什么哈爾濱卻比北京還要堵呢?這能不能說明,車多人多并不必然代表城市擁堵,而相對車少人少也不代表城市就不擁堵?
具體分析擁堵的成因,也是不盡相同。有的城市擁堵可能是歷史的原因,比如城市道路配套不足,主城區(qū)過于狹窄;還有的城市擁堵可能是發(fā)展的問題,比如車輛保有量增長太快,人口凈流入度太高,短時間內匯聚了海量的車流人流,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壓力;也不排除有的城市擁堵,可能是發(fā)展理念、治理能力的問題。
據了解,濟南的擁堵主要與2016年政府“高快一體”、“海綿城市建設”、新建地鐵等城市大面積修路施工有關。雖然“預計竣工后濟南擁堵將得到較大的改善”,但在短時間內有沒有必要四處開花,能不能把握住城市發(fā)展的節(jié)奏?這起碼能夠帶來一個啟示,如果城市在發(fā)展進程中把握“慢不得”與“急不得”的辯證關系,可能會大大減輕民生痛感。
這份報告也不都是給人“添堵”,還有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。比如報告指出,從發(fā)展趨勢上看,一線城市擁堵幅度增長幅度基本停滯,深圳擁堵漲幅小于2%,北京擁堵漲幅微弱僅為0.24%,老牌堵城廣州和上海甚至稍有下降。
反之,二線城市平均擁堵漲幅明顯達到3.7%,其中重慶、長春、嘉興、沈陽等城市擁漲幅超過7%。“一增一減”說明什么?這給人一個直接啟示是,城市擁堵并非不能緩解,只要治堵措施扎實有力,是能夠有效遏制擁堵的。這里,關鍵就看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如何,能不能適應發(fā)展形勢。
原來城市擁堵并非不可救藥,從“堵城”排名中可以讀出太多東西,得到太多啟示:一是車多人多與擁堵指數并不存在正相關關系,二是擁堵與城市治理水平有很大關系,三是擁堵是可以治理的,是能夠得到控制的。
【osp-tech.com】